<
    草长莺飞的季节,巴山县下属的兰坪村就在山沟沟里,一到这时节,漫山遍野的花开得葳蕤,但当地人压根来不及欣赏,他们靠山吃山,正是春耕农忙的时候,家家户户能干活的都倾巢出动,学生们连着旷课几天,一问,都是给家里帮忙下地干活去了。

    虞杞川跟他师兄一合计,学生都不来上课,老师们不能干坐着等,反正闲着也是闲着,不如帮村民们干干农活,加快进度,也好让学生早日回到课堂上。

    他性格温润随和,做事却雷厉风行,当晚统计了自愿下地帮村民干活的老师人数,毕竟都是大城市来的,有些年轻人不乐意吃那个苦,就不能强求,但结果是好的,没人打退堂鼓,第二天早上五六点就爬起来,分组去了村民家。

    令然带着摄影团队纪实跟拍,兰坪村主要种的还是水稻,三四月份播种的算是早稻,山区多梯田,一洼洼的稻田从山脚盘绕至山顶,无人机飞在空中拍全景,那场面实在美不胜收。景别由远及近,最后定格在田地间俯身劳作的人身上,阳光从竹编的遮阳帽帽檐洒下,沿着高挺的鼻梁一路描摹,琥珀色眼珠沉静而专注,这特写拍的,虞杞川俨然成了镜头下的主人公。

    劳作了几日后,某天晚上李如跟虞杞川视频,不出意外地发现他晒黑了。

    来支教的老师住的是当地政府分配的临时宿舍,用简陋来形容都算好的,几乎是家徒四壁,除了一张床一张木桌和椅子,其他什么都没有,墙角拉了条尼龙绳挂衣服,钉子是直接敲进裸露在外的砖缝里的,唯一的好处是一人一间,算是照顾到了隐私。

    这里信号不稳,彼此的话常常听得断断续续,但还是要视频,哪怕只是看着屏幕那头对方的脸也是好的。

    虞杞川一人教两个年级的文科,既要写教案又要批改作业,学生们参差不齐,他想因材施教,有些学生本来就玩心大,一跟不上就更不想学,这里的家长不像城市里那些鸡娃的父母,都是放着愿意学就学,不愿学等过两年年纪到了就出门打工赚钱的心态,只能从培养孩子的兴趣下手。

    李如也经常留在公司加班,鸿泰集团的双翼大楼,顶层办公室的全景落地窗框住s城灯火辉煌的夜,键盘敲击声清脆,跟虞杞川伏案书写教案的沙沙声糅在一起,会有种错觉他们仍然在彼此身旁。

    “你这才去了多久,黑了,也瘦了,”李如端详着屏幕那头的人,蹙眉道:“你们是不是每天都吃不饱啊?”

    虞杞川被他的担忧逗笑,台灯暖黄的光镀在脸上,眉眼弯弯:“这叫为伊消得人憔悴。”

    李如懒得搭理他,转过头去看电脑屏幕,几下键盘敲击声后,他又扭过脸来,“你下周回来?”

    “嗯。”虞杞川转了下笔。

    “那等你回来一起去看房子吧。”李如说着,发了几张户型图到虞杞川微信上,“我想了想,你这两年都在外面,那就不着急搬,索性多挑挑,装修也都自己来,既然是打算住一辈子的,就用心做到最满意。”

    隔着千山万水,虞杞川却被他那句打算住一辈子给说得窝心,笑了一下说:“好。”

    就这样,房子从三月份看到六月份,终于定了一套市中心的大平层,主要是李如比较挑,虞杞川完全听他意见,他也不愿意再住独栋别墅,这套大平层的上一任屋主据说还是个明星,早年的大腕,但也抵不住投资做生意赔本,不得已卖掉房子还债。原本的硬装都是顶级,但李如还是要敲了重装,找了个在国际上拿过奖的室内设计团队,把想要的风格一讲,就甩手全权交给对方,只隔三差五问问进度,非常李如的处理方式。

    七月份中旬,巴山希望小学的一期校舍落成,虞杞川上课之余,要忙着布置新校舍以及安排学生搬迁事宜,以前是几个年级的学生挤在一个班里,现在分开来,还要针对学生进行一轮摸底考试,忙得脚不沾地。

    这天傍晚下了课,他等学生们都走干净才从学校离开,村落里炊烟四起,家家户户都在做饭,路口的老槐树下蹲着一茬儿村民在纳凉,两个大爷摆了张棋盘,旁边围的有小孩也有大人,看见他,异口同声地喊虞老师。

    虞杞川就走过去观摩一会儿,其中一位大爷立马请他帮忙支招儿,另一位不乐意了,面红耳赤地吵起来,用的还都是方言,虞杞川乐呵呵地拉架,俨然是入乡随俗的派头。

    李如在当地导游的指示下开着越野车七拐八绕地抵达村口时,一眼就瞧见了人群中的虞杞川,他个头高,哪怕蹲着也有种鹤立鸡群的感觉,白背心外面套了件薄衬衫,敞着怀,裤腿卷起一截半蹲在棋盘边,落拓而散漫,跟旁边老大爷的区别就差一只叼在嘴里的旱烟了。

    李如一直觉得虞杞川是那种教科书式的英俊,又因为当老师的缘故,总带着斯文的书卷气,很少露出现在他眼中看到的那种气质,有股很接地气的糙,像旷野的风。

    副驾的导游看见李如眼睛望的方向,恍然大悟道:“原来你找虞老师啊,他在我们这儿可受欢迎了,长得好又有学问,听说还没结婚,惹不少姑娘芳心暗许呢,村长家的大女儿最热情,经常跑去给虞老师送饭。”

    “哦,是吗?”

    第84章 小别胜新婚

    “虞老师给评评理么,吴老汉是不是臭棋篓子?”